《版本及相关内容》
一、版本分类
《三国通俗演义》:明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即“罗本”,早在唐末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北宋出现专讲三国分立故事的说话人,元朝有许多搬演三国故事的杂剧和《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此基础上创作而成,一问世便有许多刊本。
《三国志传》:版本大致分为多种,如万历辛卯(1591)金陵万卷楼周曰校刊本、万历壬辰二十年(1592)闽书林双峰堂余象斗刊本等。
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以毛宗岗父子的版本最为突出,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近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其为基础删去评语并纠正部分错误成为较好的通行本,但仍存在“技术性错误”。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理本三国演义》受到高度评价。
按照产生时间先后顺序,学术界一般把《三国演义》版本分为通俗演义版本类、志传版本类、批评版本类、毛氏版本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嘉靖本和毛宗岗本。
二、嘉靖本相关
因其卷首附有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修髯子(张尚德)引言得名,又因卷首另附有弘治甲寅七年(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文,遂被一些人称作弘治本,但从现存资料看,并无弘治本称呼,且弘治甲寅距嘉靖壬午仅二十八年,若弘治本流行,明后期刊本应以此为翻刻祖本,但事实并非如此。
嘉靖本第 12 卷第九则《张永年反难扬修》中有一条注释“柴世宗时方刊板。旧本‘书’作‘板’,差矣”,说明在此本之前确曾存在一种或数种版本,且旧本文字与嘉靖本不完全相同。
三、毛宗岗本相关
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对罗本作了较大修改,附上评语加以刊印,共七十五万言,成为至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其师金圣叹称为「第一才子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沿用嘉靖元年本(即俗称“罗本”)和毛纶、毛宗岗评改本(即“毛本”)这两个体系。
四、其他版本及研究
现存明代刊本有 30 余种,清代刊本 70 余种,各种版本之间源流复杂,如万历至天启年间的各种《三国志传》本(世称“俗本”)虽晚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但其所宗祖本刊刻年代要早于嘉靖壬午,《三国志平话》刻本出现 40 年之后罗贯中才开始创作《三国志传》,而后其他各种志传刻本都以罗著为宗,《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在各种志传本基础上产生的。
近年来,国外一些《三国演义》学者研究成果颇丰,如英国学者魏安对现存各种版本进行细致研究,认为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经过流传演化为现存各种版本的共同祖本:元祖本。
五、《三国演义》历史意义
用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近百年历史进程,创造新型小说体裁,使当时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刺激文士和书商编写出版同类小说,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不断问世。
清代有侍卫因荆州之事拎不清文学与现实,从侧面折射出《三国演义》对后人精神世界影响之深。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外国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其作出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如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