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形象
一、忠勇事迹
千里走单骑: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念及旧情,义释曹操。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其英勇无畏。
水淹七军:关羽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擒获庞德。
败走麦城:关羽最终因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二、人物地位
中国民间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称其为关二爷。
陈寿的《三国志》将关羽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又将该五人并称“五虎上将”,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
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后世崇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三、生平经历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
建安五年(200 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
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年(215 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