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基本信息
描写时间: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历史风云。
全书名称: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篇幅字数:约八万字,分成上中下三卷,共 120 回。
主体内容:可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个部分。
创作与版本
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版本流传: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明末清初毛宗岗对其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此版本成为流传最广、水平最高的版本。
艺术成就
以描写战争为主,能写出每次战争特点,注重描写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运用及作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单纯描写实力和武艺较量。
成功塑造近五百个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历史内容与影响
反映丰富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在《三国志》固定形象基础上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是历史演义小说套路。
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重要,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影响。在广阔背景下上演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