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精彩篇章与版本演变
一、经典战役
桃园三结义:张飞、关羽、刘备义薄云天,誓同生死,乱世序幕由此拉开。
温酒斩华雄:关羽一战成名,豪情盖天。华雄虽勇,却敌不过关羽的勇猛,温酒未冷,人头已落。
三英战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勇猛,三英联手,方能将其制服,尽显英雄本色。
斩颜良,诛文丑:关羽单骑突入敌阵,马快人勇,颜良文丑不敌,败走。
官渡之战:袁绍犹豫不决,反受其乱。曹操以少胜多,扭转战局,奠定天下霸业。
千里走单骑:关羽单枪匹马,千里送信,勇猛无畏,美名传遍天下。
单骑救主:赵云单枪匹马,救出阿斗,荣耀一生,勇猛无敌,无惧生死。
怒喝长板桥:张飞一怒喝退曹军,声震长空,勇猛无畏,成就千古佳话。
二、智谋对决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共论天下英雄,曹操言及孙策,刘备沉默不语,心中却知孙策亦是英雄。
舌战群儒:诸葛亮舌战群儒,令孙权大怒,斩桌脚,引出赤壁之战。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气象和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成功借箭,为赤壁之战做足准备。
蒋干中计:周瑜英姿飒爽,蒋干却因中计而狼狈不堪。
借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成功借来东风,首功归于他。
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刘备终于翻身,展现出非凡智谋。
三、英雄事迹
义释曹操:曹操命途坎坷,此役被诸葛亮释放,其仁慈令人称道。
三气周瑜:诸葛亮多次激怒周瑜,衬托出自己的智慧。
许褚裸衣斗马超:二人勇猛对决,精彩纷呈,尽显英雄气概。
割须弃袍:马超骁勇,虽未能报父仇,但英勇无畏,终败北。
张辽威震逍遥津:连啼哭的孩童都不敢哭出声,彰显张辽之威。
水淹七军:关羽勇猛无敌,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单刀赴会:关羽单刀赴会,虽因物极必反而失败,但仍展现出非凡胆魄。
刮骨疗毒:关羽刮骨疗毒,勇猛无畏,令人感叹。
四、人生落幕
败走麦城:关羽自以为是,骄兵必败,蜀国从此盛极而衰。
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再现儒将风范,火烧连营,展现出军事谋略。
白帝托孤:诸葛亮临终托孤,刘备感怀不已,英名永存。
七擒孟获:诸葛亮以攻心为上,七擒孟获,智勇双全。
六出祁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勇猛无畏。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京剧名段,诸葛亮智勇双全,尽显风采。
星落五丈原:秋风萧瑟,卧龙归天,诸葛亮英名永存。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之智,令人感叹,尽显其智慧。
遗计斩魏延: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智勇双全,尽显风采。
二士争功:姜维最后的计谋,虽成功,却救不了蜀国,诸葛亮智勇双全,尽显风采。
五、版本演变
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版本众多。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种,清代刻本有七十多种,堪称古代小说之最。
最早刊本为明嘉靖年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亦称“罗本”“嘉靖本”,是公众认为最接近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原本。
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对罗本作了较大修改,附上评语,刊印成一百二十回本,即“毛本”,被称为“第一才子书”,此本一出,罗本反而湮没无闻。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各种版本进行细致研究,如英国学者魏安考查了 26 种不同的非毛评版本,认为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后演化为各种版本的共同祖本:元祖本。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沿用嘉靖元年本(“罗本”)和毛本体系。现存明代刊本中,万历至天启年间的各种《三国志传》本(“俗本”)存世最多,其宗祖本刊刻年代早于嘉靖壬午本。也有研究者认为《三国志平话》刻本早于志传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在各种志传本基础上产生的。
六、作品价值
《三国演义》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及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为中心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应辩证认识这种倾向,其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